防风--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

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:防风有祛风解表、解痉、止痒、胜湿止痛的功效,防风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防风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 防风一般生用,防风止泻炒用,止血炒炭用,阴血亏虚、热病动风者不......

功效与作用

防风的功效与作用
  防风有祛风解表、解痉、止痒、胜湿止痛的功效,防风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防风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 防风一般生用,防风止泻炒用,止血炒炭用,阴血亏虚、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,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防风。
  
  1、防风治风通用。泻肺实,散头目中滞气,除上焦邪。《药类法象》
  2、防风主大风头眩痛,恶风,风邪,目盲无所见,风行周身,骨节疼痹,烦满。《本经》
  3、防风得葱白能行周身,得泽泻、藁本疗风,得当归、芍药、阳起石、禹余粮疗妇人子藏风。《药对》
  4、防风杀附子毒。《本草经集注》
  5、防风治三十六般风,男子一切劳劣,补中益神,风赤眼,止泪及瘫缓,通利五脏关脉,五劳七伤,羸损盗汗,心烦体重,能安神定志,匀气脉。《日华子本草》
  6、防风解乌头、芫花、野菌诸热药毒。《本草求原》
  7、防风行经络,逐湿淫,通关节,止疼痛,舒筋脉,伸急孪,活肢节,起瘫痪,敛自汗、盗汗,断漏下、崩中。《长沙药解》
  
  防风有祛风解表、胜湿止痛、解痉、止痒的功效,防风主治外感风寒;头痛身痛;风湿痹痛;骨节酸痛;腹痛泄泻;肠风下血;破伤风;风疹瘙痒;疮疡初起。

食用方法

防风的食用方法
  防风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 一般生用,止泻炒用,止血炒炭用。
  防风用药禁忌:阴血亏虚、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,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防风。
  
  防风茶
  功效:治疗肠过敏性腹泻。
  材料:防风40克、甘草60克,绿茶4克
  做法:水煎后加绿茶4克。
  
  防风散药方1
  功效:主治热毒风痰壅,头目晕闷,心神不宁。
  组成:防风(去叉.三分) 枳壳(麸炒.三分) 沙参(半两) 秦艽(去苗.一两半) 犀角屑(一两) 升麻(一两) 木通(一两) 羌活(一两) 甘草(炙.一两) 茯神(去木.一两) 龙齿(一两) 前胡(一两)
  用法:每服三钱,水一中盏,煎至五分,去滓,入生地黄汁一合,更煎一二沸,不拘时温服。
  来源:明:方贤著《奇效良方》。
  
  防风散药方2
  功效:主治鼻渊。脑热渗下,浊涕不止,日久必成衄血。
  组成: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(去心)各30克 防风(去芦)45克
  用法:上药为末。每服6克,食后沸水调服,每日三次。
  来源:《宣明论方》卷一。
  
  防风散药方3
  功效:主治伤寒时气,头痛壮热,恶风,百节痠疼,肩背拘急,面赤虚烦,声重咳嗽,寒热不除。
  组成:厚朴2两(去皮,姜汁制),陈皮2两(去白),甘草2两(炙),藁本2两,独活3两,防风3两(去芦),桔梗(微炒)3两,苍术(于木臼内略杵去皮,却入布袋内打,净称)2两。
  用法:上为细末,每服三钱,加生姜三片,大枣二个,水一大盏,煎七分,温服;沸汤点亦得。
  来源: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一。
  
  防风散药方4
  功效:主治外感风热,头痛掣动。
  组成:防风30克(去芦头) 川升麻30克 黄芩30克 赤芍药30克 蔓荆子30克 石膏30克 葛根30克(锉) 甘草15克(炙微赤,锉)
  用法:上药捣粗罗为散。每服12克,以水170毫升,煎至100毫升,去滓,人淡竹沥30毫升,再煎一二沸,温服,不计时候。
  禁忌:忌羊肉、饴糖。
  来源: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。
  
  防风散药方5
  功效:主治风头眩,旋运欲倒。
  组成:防风3分(去叉),芎䓖3分,山芋3分,人参3分,白术3分,远志3分(去心),独活3分(去芦头),桂3分(去粗皮),茯神(去木)3分,莽草半两(去根,酒洒,焙),天雄(炮裂,去皮脐)半两。
  用法:上为细散,每服一钱半匕至二钱匕,食前浸菊花酒调下,日再夜一。
  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十六。
  
  防风散药方6
  功效:主治腲退风,肌肉虚满,肢节缓弱,皮肤不仁,骨节疼痛。
  组成:防风1两(去芦头),赤茯苓1两,芎䓖1两,白蒺藜1两(微炒,去刺),麻黄1两(去根节),桂心1两,海桐皮1两(锉),当归1两,人参1两(去芦头),白术1两半,独活1两,细辛1两,杏仁1两(汤浸,去皮尖双仁,麸炒微黄)。
  用法:上为散,每服四钱,以水一中盏,加生姜半分,大枣三枚,煎至六分,去渣,食前稍热服。
  来源:《圣惠》卷二十三。
  
  防风散药方7
  功效:主治风虚多汗恶风。
  组成:防风(去叉)1两1分,泽泻3分,牡蛎3分(煅赤),桂(去粗皮)3分。
  用法:上为细散,每服3钱匕,空心温酒调下,日2次。
  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三。
  
  防风散药方8
  功效:主治中风不语,两目不开,手足抽掣,发歇往来,昏塞涎潮。
  组成:防风1两(去芦头),羚羊角屑1两,独活1两,赤箭1两,当归1两,杏仁1两(汤浸,去皮尖双仁,麸炒微黄),秦艽半两(去苗),麻黄2两(去根节),桂心1两,前胡半两(去芦头)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。
  用法:上为散,每服四钱,以水一中盏,入生姜半分,煎至六分,去渣温服,不拘时候。
  来源:《圣惠》卷十九。
  
  防风散药方9
  功效:主治眼泡内生毒如菌。
  组成:防风、荆芥、黄芩、石膏、栀仁、薄荷、赤芍、连翘、生地黄、甘草。
  用法:水煎服。
  来源:《医钞类编》卷十一。
  
  防风散药方10
  功效:主治小儿五脏积热、惊风,头面赤热,口舌生疮,好饮冷。
  组成:防风(去芦头)、甘草(炙草)、柴胡(去苗)、连翘、山栀子各等分。
  用法:上为粗末,每服一钱,水五分,煎三分,去渣温服。一岁儿一服可分四次;三岁儿可作二服饮之。
  来源:《刘氏家传》引李琬方(见《幼幼新书》卷十九)。
  
  防风散药方11
  功效:祛风解痉,化痰通窍,主治妊娠中风卒倒,口噤肢强,或痰气上升。
  组成:防风, 桑寄生, 葛根, 各五分; 家菊花, 细辛, 防己, 秦艽, 羚羊角(镑), 当归, 桂心, 茯神, 甘草, 各三分。
  用法:水煎,入竹沥半合服。
  来源: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十四。
  
  防风败毒饮
  功效:主治痘发瘾疹及麻疹发热。
  组成:升麻、葛根、防风、赤芍、甘草。
  用法:水煎服。外用活蚬子不拘多少,以水养5-7日,旋取其水洗,用天水散拭之。
  来源:《万氏家抄方》卷六。
  
  防风汤药方
  功效:主治偏风。
  组成:防风 芎劳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术各3克,羌活 葛根 附子 杏仁各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石膏 薏苡仁 桂心各9克
  用法:上十六味药,哎咀。以水1.2升,煮取300毫升,分三服。服一剂觉好,更进一剂。
  来源: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八引甄权方。
  
  防风汤药方
  功效:主治肝虚寒,目视。
  组成:防风(去叉)1两,芎?1两,白鲜皮1两,细辛(去苗叶)半两,甘草(炙)半两,独活(去芦头)半两,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半两。
  用法:上为粗末。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大枣2枚,竹叶10片,煎至8分,去滓,下蜜半匙,再煎沸,食后、临卧温服。
  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零八。
  
  防风汤药方
  功效:主治血痹,皮肤不仁。
  组成:防风(去芦)60克 川独活(去芦,洗) 川当归(去芦,洗) 赤茯苓(去皮) 秦艽(去芦、,洗) 赤芍药 黄芩各30克 桂心(不见火) 杏仁(去皮、尖) 甘草(炙)各15克
  用法:上药哎咀。每服12克,用水220毫升,加生姜5片,煎至150毫升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  来源: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。
  
  防风汤药方
  功效:主治中风。恶风,自汗出,两手脉浮数而缓。若寸脉力小尺脉力大,在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者。
  组成:防风(去芦)半两,桔梗3分,甘草(炙)半两,旋覆花半两,厚朴(炒)3分。
  用法:上为末。每服3钱,水1盏,加生姜1块如枣大(擘破),煎至7分,去渣温服。
  来源《伤寒微旨》卷上。
  
  防风汤药方
  功效:主治外感风寒,发热恶风,有汗。
  组成:防风 荆芥 葛根
  用法:水煎服。
  来源:《症因脉治》卷一。
  
  防风汤药方
  功效:主治小儿急惊后,余热未退,时复手足抽掣,心悸不宁;及风邪中入肺经,两目视人开眨不常。
  组成:防风(去芦)半两,川芎半两,大黄半两,白芷半两,黄芩半两,甘草半两,细辛(去叶)2钱,薄荷叶2钱半。
  用法:上为末。每服1钱,用温汤调下,不拘时候。
  来源:《活幼心书》卷下。
  
  防风汤药方
  功效:疏风活络,宣痹止痛。主治行痹。外感风湿,恶寒发热,遍体骨节疼痛,游走不定,舌苔淡白,脉浮。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症状者。
  组成: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茯苓(去皮) 杏仁(去皮,炒熟) 官桂各30克 黄芩 秦艽 葛根各9克 麻黄(去节)15克
  用法:上药为末。每服15克,用酒、水共300毫升,加大枣3枚、生姜5片,煎至150毫升,去滓温服。
  来源:《宣明论方》卷二。
  
  防风汤药方
  功效:主治肝肾风气久积,客于目不散,目干涩痛。
  组成:防风(去叉)1两,白鲜皮1两,独活(去芦头)1两,陈橘皮(汤浸,去白)1两,芎?1两半,甘草(炙,锉)半两,细辛(去苗叶)半两。
  用法:上为粗末。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煎至7分,去滓,食后、临卧温服。
  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零七。
  
  
  防风汤药方
  功效:主治风热上攻,眼眉骨连头疼痛。
  组成:防风(去叉)3分,甘菊花1两,羌活(去芦头)1两,藁本(去苗土)1两,石膏2两,旋覆花半两,蔓荆实半两,甘草(炙)半两。
  用法:上为粗末。每服4钱匕,以水1盏,加生姜1枣大(切),煎取7分,去滓,食后温服,日2次。
  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零八。
  
  解毒防风汤
  功效;主治痘痂落后,热毒未尽,而疮瘢复起成凸者。
  组成:金银花5钱,甘草1钱,木通1钱,防风1钱,荆芥1钱,连翘1钱,牛蒡子1钱。
  用法用量:同紫草煎汤服。外用蚬子水摩之。
  出处:《痘麻绀珠》卷十七。
  
  防风米酒
  配方:糯米一斗,酒曲一升半,防风(切)半斤,苍耳子3升。
  制法将:防风、苍耳子用水八升,蒸取六升,去渣,将药汁与米、曲共拌均匀,盛于瓷器中,放置温处发酵,一周后即成。
  功效:解表散寒,治外感风寒。
  用法:每次1碗,每日2——3次。
  
  防风薏米煎
  功效:散风除湿,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
  配方:薏米30克,防风10克。
  制法:薏米洗净,与防风共煎,取药汁约200毫升。
  用法:每日1剂,1次服完,连用1周,停3日后可再用。
  
  防风当归丸
  方剂主治:肝经有风,血得风而流散不归经,以致妊娠下血。
  药物组成:防风、当归(去尾)各等分。
  制备方法:上药为丸。
  用法用量:每服1钱,白汤送下。
  处方来源《医钞类编》卷十七。
  
  防风丸1
  功效:主治小儿瘰疬结核,寒热。
  组成:防风(去芦头)1两,连翘1两,桑根白皮(炙,锉)1两,牡丹皮1两,白头翁1两,黄柏(去粗皮,微炙)1两,豉(炒令黄)1两,独活(去芦头)1两,秦艽(去苗土)1两,海藻(洗去咸,焙)3两。
  用法: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麻子大。每服3丸,米饮送下,早晨、日晚各1服。
  来源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八二
  
  防风丸2
  功效:主治热痹。
  组成:防风(去叉) 羌活(去芦头) 茯神<去木) 牛膝(酒浸,切,焙) 桂(去粗皮) 人参 枳壳(去瓤,麸炒) 五加皮(锉) 芍药 丹参 薏苡仁 玄参 麦门冬(去心,焙) 生干地黄(焙)各30克 磁石(煅,醋淬)120克 槟榔(锉)60克 松子仁 大黄(锉,炒) 木香各15克
  用法:上十九味药,捣罗为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30——40丸,空腹时用温酒下。
  来源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
  
  防风丸3
  功效:主治风气,肢节疼痛,四肢少力,头痛烦闷。
  组成:防风(去叉)2两,桔梗(锉,炒)2两,丹砂(研)2两,天麻1两,细辛(去苗叶)1两,独活(去芦头)1两,秦艽(去苗土)1两,芎䓖1两,木香1两,天南星(用牛胆制者)1两半,由跋(炮)1两半,甘草(炙,锉)半两,茯苓(去黑皮)半两,藿香叶3分。
  方法: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鸡头子大。
  用量:每服1丸,食后、临卧荆芥汤嚼下。
  来源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二
  
  防风丸4
  功效:主治五脏风热毒气攻目,或赤或涩,或昏或痛,翳障不明者。
  组成:防风(去叉)1两,玄参1两,决明子(炒)1两,车前子1两,茯神(去木)1两,地骨皮1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1两,龙齿1两,甘菊花1两,苦参1两,大黄(锉,炒)1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1两。
  方法: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  用量:每服20丸,食后温浆水送下,临卧再服。
  来源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
  
  防风丸5
  功效:主治心脏中风,惊悸,言语混浊,烦热恍惚,心神不安。
  组成:防风3分(去芦头),茯神1两,人参3分(去芦头),麦门冬1分(去心,焙),天麻3分,白鲜皮1两,薏苡仁3分,小草3分,犀角屑1两,天竺黄3分,牛黄1分(研入)。
  用法:上为末,加研了牛黄令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20丸,以糯米饮送下,不拘时候。
  来源《圣惠》卷四
  
  川芎防风散
  方剂主治:积年脑泻。
  药物组成:川芎1两,防风1两,羌活1两,干姜1两,荆芥1两,甘草3钱,甘松3钱,白芷半两。
  制备方法:上为末。
  用法用量:食后酒服;不能饮酒,茶清汤服。
  处方来源:《普济方》卷五十七。

展开全部内容

热门推荐

最近更新

中药药用价值网